青云卻堅持道:“老師,何為圣人威嚴,若是一朝成道,便忘了昔日老師恩情,那才是有損圣人威嚴,還望老師不要推卻。”黎靜無奈,只好答應,又道:“至于你的婚期,你畢竟是人族天皇,等三皇五帝都結束再行操辦你看如何,到時候人族治世,天皇大喜,豈不美哉?”
青云卻是又行一禮:“多謝老師安排,弟子在方丈島也建了一座落霞殿,老師什么時候沒事了也可回方丈島看看,那里也是老師的家。”眾人又是紛紛恭喜青云。
話說自從蚩尤證得人皇之后,將人族共主之位傳給了烈山部落的卿,三皇已立,功德巨大,人族也使得到了很大的發展,這便注定接下來的五帝雖然也有功德,但是卻是不會像三皇那樣造就不死不滅之身。
卿這個人心胸寬廣,知事明理,善于謀略,在位期間舉人不惟親,獎罰重于道,卻是人人稱贊,卿在位八十年,至此自己也覺得自己不該再繼續擔任人皇,于是禪位于自己的侄子——帝嚳,因輔佐卿帝有功,被封于高辛。三十歲時,代卿為帝,都于亳。因他興起于高辛,史稱之為高辛氏。
帝嚳即帝位后,聰以知遠,明以察微。順天之義,知民之急。仁而威,惠而信,修身而大下服”。他在位七十年,天下大治,人民安居樂業。
帝嚳在位七十年,相傳日月所照,風雨所至,無有不臣服,將共主之位傳于自己的兒子摯,摯在位九年,無甚大成就,功績,各部落也是不慎服從,于是九年后便傳位于自己的異母兄弟堯。
堯,姓尹祁,號放勛。因封于唐,故稱“唐堯”。
唐堯當政初期,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,百姓經常耽誤農時,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,令羲、和兩族掌天文,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,測定了四季,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,太陽一周期為一年,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。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歷法,奠定了我國農歷的基礎;堯當政后生活依然非常儉樸,住茅草屋,喝野菜湯,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。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,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“欲諫之鼓”,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,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,堯聽到鼓聲,立刻接見,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。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,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“誹謗之木”,即埋上一根木柱,木柱旁有人看守,民眾有意見,可以向看守人陳述,如來人愿去朝廷,看守人會給予指引。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,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;堯當政時,發生過嚴重的水災,洪水把山陵都吞沒了,四處泛濫,他讓鯀治水,疏導九河,戰勝了洪水;堯執政初期,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,國家只是部落聯合體,非常松散,不利于國家的統一管理,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后,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,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,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,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。
堯年老后,為找到繼任的賢者,到處尋訪,四岳薦舜,謂舜至孝,對迫害他的父親、繼母仍孝順無二心,與鄰里相處和睦。堯以二女妻舜觀其內,使九男與處觀其外,以考察舜的品行。又“納于百揆,賓于四門”,試驗他的才能,最后叫他“入于大麓”,讓烈風驟雨和虎狼蟲蛇考驗他的勇氣,舜逐一通過了考驗,堯放心地把國君之位讓給舜,卻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,成為歷代賢君之美談。傳說堯讓位后居養老城(今順平縣陽城)。
舜執政以后,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,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。他重新修訂歷法,又舉行祭祀上帝、祭祀天地四時,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;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,再擇定吉日,召見各地諸侯君長,舉行隆重的典禮,重新頒發信圭。他即位的當年,就到各地巡守,祭祀名山,召見諸侯,考察民情;還規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,考察諸侯的改績,明定賞罰,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,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。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“象以典刑,流宥五刑”,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,起警戒作用;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,以示寬大。但又設鞭刑、撲刑、贖刑,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,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,把歡兜流放到崇山,把三苗驅逐到三危,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,壞人受到懲處,天下人心悅誠服。
舜晚年將帝位傳于了大禹,大禹,姒姓,名文命。
堯舜之時,洪水泛濫,鯀治水無方被流放到了羽山,大禹接位之后,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,召集百姓前來協助。他視察河道,并檢討鯀失敗的原因,決定改革治水方法,變堵截為疏導,親自翻山越嶺,淌河過川,拿著工具,從西向東,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,樹立標桿,規劃水道。他帶領治水的民工,走遍各地,根據標桿,逢山開山,遇洼筑堤,以疏通水道,引洪水入海。禹為了治水,費盡腦筋,不怕勞苦,從來不敢休息。他與涂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,就離開妻子,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。后來,他路過家門口,聽到妻子生產,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,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。第三次經過的時候,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里,他已經懂得叫爸爸,揮動小手,和禹打招呼,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,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,還是沒有停下來。禹三過家門不入,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。
禹繼帝位不久,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,并讓他全權處理政務。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,負責政務。只是大禹之子啟,在大禹離去之后不服伯益為主,便起兵將伯益擊殺,自己建立了歷史上的第一個世襲王朝。
至此三皇五帝時期到此結束。
【本章閱讀完畢,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;https://kpc.lantingge.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