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鄉試那天,貢院人頭攢動。
學子們一遍遍地檢查考籃,家人一遍遍地叮囑。
三夫人拉著兒子道“別緊張,好好考就是。你年紀又不大,真考不中,咱們三年后再來。”
池璋哭笑不得“母親,別人都盼著考中,就您說泄氣的話。”
三夫人理直氣壯“本來就是嘛!你這個年紀,大多去陪考的。”
十七八歲考中舉人,放到哪里都是少年英才了。三夫人自知兒子不是什么天才人物,就沒做過這樣的夢。
三老爺也道“認真看題,好好答卷,習慣習慣考試的氛圍。連著考好幾天,吃不好睡不好,可不容易熬過去,你別太自負。”
池璋點頭稱是。
于是又清點了一遍考籃。
另一邊,二夫人也在叮囑池琰,說的卻是“你可得好好考,這半年咱家什么境遇,你是知道的,外頭都看不起咱們!等你考中了,我看他們有沒有臉上門!”
池琰不耐煩“知道了!娘你別吵,我在默誦,都讓你吵忘了。”
“好好好,”二夫人忙道,“不吵你,不吵你。”
正說著,絮兒來了。
她笑著給兩家人施了禮,各遞過去一個香囊“我家小姐惦記兩位公子,命奴婢送如意香囊來。兩位公子帶著進考場,定能提神醒腦,高中桂榜。”
三夫人喜滋滋地接過“哎呀,有勞你了,還特意送來。”
池璋也道“替我謝謝大妹。”
說罷,他接過香囊,掛在身上。
二夫人也露出笑容,說了幾句客氣話,將香囊塞給池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