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天下豐收。
在大漢帝國曲、薄兩州割完第一茬麥子后,整個大漢帝國糧倉頓時殷實,就連空氣里,都悄然彌漫著淡淡的粟米味道。
身暖思淫欲,飽餐圖霸權。
有了金秋的糧食大豐收,天子劉彥立即按照事前朝議結果,授令太子劉淮統帥三軍、征調糧草、打造兵甲,準備滅國高句麗。
君王下詔、太子掛帥,所有與戰前準備有關的部門,哪個敢不重視?
半個月,僅僅半個月,大軍所需的糧草、棉衣、鎧甲、弓弩累計二百余萬件,便已準備妥當。
距天下下詔二十天后,太子劉淮和虎威中郎將劉賁攜天子詔書,持一桿漢家旌旗,乘兩匹高頭快馬,卷虎威衛一萬將士,夜出長安。
為了出其不意,劉淮聽從父皇劉彥的安排,并未祭告天地,就連辭別母后這種極為重要的繁文縟節,劉彥都統統給劉淮免了,讓他快馬加鞭,抓緊出發,趁大秦兵馬未至,在高句里大殺特殺一番。
一路上,在長水衛的從旁照應下,一萬虎威衛晝伏夜出,靜默行軍,一路過德詔、入凌源、穿凌源山脈,馬不停蹄,歷時一個半個月,終于悄無聲息地趕到了終年積雪的太白山下。
北疆山川雄闊,陸地一馬平川,白雪萬里無垠,初來乍到的劉淮,見一樹梨花壓海棠、萬樹梨花壓江山的天下雄景,忍不住胸膽大開張。
今日,我!劉淮!攜天兵天將,討伐不臣,一個小小的高句麗,怎敢不服?又怎敢不降?
在已經擺脫父王桎梏的劉淮看來,只要他征東大都督劉淮本人來到東境,以天子詔書統帥大軍壓境,討伐高句麗班師得勝這種事,還不是順水推舟、手到擒來?
想到此,劉淮心情大好,馬鞭一動,人和馬就如一只掙脫了束縛的白色精靈,自由地在太白山下縱情狂奔。
在他身后,千軍萬馬遠吊跟隨,揚起撲天塵雪。
興致過后,劉淮身掛貂裘,仗劍仰視太白山,夏白河的水從其身旁流過,清澈見底,白山清水之間,劉淮氣凌太白九千丈,揮鞭東指,豪言放詩,“千山縱馬太白過,颯踏紅塵如流星。此生當學霍去病,揮劍直指丸都城。”
氣氛都已經烘托到這里了,隨劉淮而來的其他將校不管于公于私,再不做一些表示,可真就說不過去了。
在其身側的程虢聽完劉淮如此豪言,心有感觸,他立即翻身下馬,拱手高喊,道,“愿隨大都督建功立業,討逆凱旋!”
將士聞聲,群情齊嘯,討逆凱旋之聲,經久不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