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從昭烈出幽薊,一槍斷盡虎與豺。
七進七出救阿斗,天朝盛世復還來。
這首說書人在酒樓常說的小詩,道盡了五虎上將中趙云趙子龍勇冠三軍的一生。
時光回轉,一百四十多年前,也就是公元年。
時正大漢昭烈帝劉備在徐州被曹操強勢打敗,灰頭土臉的前去依附袁紹。恰逢趙云初到鄴城,見到劉備,二人一見如故,同床眠臥,從此生死相隨,不離不棄。
三十年東征西討,趙云憑借手中一桿龍膽亮銀槍,先后參加博望坡之戰、長坂坡之戰、江南平定戰,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、漢水之戰、箕谷之戰,為蜀漢大業立下功勛無數、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也正是當年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大漢后主劉禪,才有了孝仁帝睿圣統天,克復舊典,也才有了大漢后來一百多年的再度興盛。
傳聞,當年神武帝劉諶率軍與大秦頭狼劉淵鏖兵薄州時,雙方僵持不下,兩國負責沖陣的將領無一不鎩羽而歸,損失慘重,在這時,神武帝曾仰天長嘆,“千軍易得、一將難求,我若有上將趙子龍,賊兵怎敢犯我國土!”
時光易逝,覆水難收,多少豪杰化成青煙。
可當年豪情萬丈如天塹的故事,卻流傳了下來,代代傳頌,生生不息。
這些故事,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的百姓們聽之,總會產生家國信仰,覺醒華夏血脈;迷茫中渾渾噩噩而不醒的人們聽之,便驟
然打開了一道奮勇向前的康莊大道。
我想:這才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武將追尋名垂青史的真正原因吧!
......
劉懿在任命平田軍諸將官職后,便打算在十五日后,帶一部南下宣懷縣,赴老趙遙之約。
趙遙啊趙遙,小爺我一行北上,皆因你兒子癡傻之事而起,一路風雨兼程、一路生死離別,倏忽一年半已經過去,我們倆,也該給那些死去的兄弟,給五郡平田一事,一個交代啦。
盛夏陽光暖,微風動闌珊。
就在劉懿準備正軍南下之時,漢歷年,六月初八,距離南下還有不到半月時間,分散在凌源城南的哨探回稟,城南十里處,一隊約三百人的騎兵,正風馳電掣,朝凌源馳來。